自然保护区调研报告(精选3篇)
在中、省、市各级水利工作会议之后,经县政府同意,我们召开这次全县水利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党的__届四中全会、各级水利工作会议和县委全委扩大会议精神,认真总结20xx年各项工作,全面部署20xx年工作。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 20xx年水利工作简要回顾
20xx年,全县水利工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抓住中央扩大内需的重大机遇,认真践行新时期治水思路,坚定不移地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各项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据统计,全县完成水土保持初步治理面积99.8平方公里;新建改造“三田”1.06万亩,营造水保林5.06万亩,发展经济林0.94万亩,种草7.91万亩;新建加固淤地坝110座;解决农村饮水安全60266人;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04万亩;水产品产量达745吨;水资源费征收入库38万元;水保“两
费”征收入库60万元,完成投资5400多万元,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20xx年,县政府被市政府评为“全市水利与农田基本建设竞赛活动先进集体” ,水利局被县委、县政府评为“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好等次”,“全县重点项目建设先进集体”,“国家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工程实施先进集体”。
(二)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1、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经过人饮办及各实施单位的共同努力,20xx年尾留工程全面竣工,并顺利通过县级初验;20xx年项目的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据验收统计,项目区累计建成各类饮水工程 处,完成投资 万元,其中国家补助 万元,解决人饮60266人。
2、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重点办围绕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集中组织实施了大川沟项目区芦家畔、蔡家沟、石窑则、杨家湾4条小流域,完成水土保持初步治理面积30平方公里,完成投资1000多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65万元,取得了比较好的治理成效。
3、流域坝系建设工程。为了保证坝系建设的持续推进,水保站统筹谋划,多方协调,实现了工程建设与项目争取的双丰收。一是顺利完成了元坪流域坝系的尾留工程建设任务。二是启动面上的坝系工程建设。20xx年非项目区新建加固各类淤地坝110座,完成国家投资695万元。三是沙界沟流域坝系工程通过终审,实施计划已批复,总投资2339万元;陈石畔流域坝系通过初审,计划投资达4216万元。
4、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经过各实施单位的密切协作,20xx年度尾留的省级补助资金项目已全面完成。项目区共完成机修梯田2175亩,维修改造渠道1处,保灌21860亩,完成投资127万元。定惠渠高效节水示范项目,主体工程已全部竣工,砌护渠道2.01公里,完成投资198万元。
二、水利常规工作扎实推进
1、水行政执法工作。20xx年,四个执法单位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宣传先行、温情执法、执法必严”的要求,一是紧紧抓住全县开展“五五”普法的契机,通过宣传、培训,全面提升了广大群众对水法规的知晓率,也全面加强了水行政执法单位的自身建设。二是认真履职,提高工作效率。水资办全面完成了新版取水许可证的换发工作;监督站积极争取县政府支持,形成了我县煤油气开采水土流失补偿费征收专题会议纪要,理顺了征缴关系;渔政站积极开展水产品市场整治工作,保证了全县人民的水产品食用安全;河务站进一步加大河道“三乱”整治力度,保证了河道的行洪畅通。
2、防汛抗旱工作。按照“预防为主、防抢并重”的原则,防汛办有序开展了各项工作。一是严格值班管理,保证信息畅通。二是全面排查,重点除险。在主汛期到来之前,组织工作人员对全县范围进行了一次防汛安全大检查,对查出的问题,落实了限期整改措施,并争取县财政支出168.9万元,对险情严重的县城上游海则沟等3座淤地坝进行了除险加固,消除了安全隐患。三是及时落实了防汛抢险物资和抢险队伍。四是针对大面积的干旱,及时抢修水毁抗旱设施,加强协调,
多方调水,基本上保证了农业灌溉用水。从而取得了20xx年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面胜利。
3、水利灌溉工作。五条国营渠道面对水源不足,渠系老化与职工待遇落实不到位等诸多困难,积极采取各种办法化解各类矛盾,虽有职工上访,但农业灌溉没有受到大的影响;虽有水毁,但没有影响到渠道整体工作。特别是进入伏旱期,各渠道协同作战,合理调水,轮流灌溉,基本上保证了灌区群众的用水需求,顺利完成了全年6.12万亩灌溉任务,为全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4、水产养殖工作。水产站在搞好渔政执法工作的同时,全面推广库坝养殖,通过举办水产养殖培训班等活动,积极为水产养殖户提供技术服务。20xx年全县水产养殖面积发展到1.3万亩,渔业产值达620万元。二道峁鱼种场在搞好水产养殖的同时,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上省进京,使鱼种场改扩建项目基本敲定,计划投资300多万元。
5、城市供水工作。自来水公司以基础设施改造,扩大供水范围为突破口,强化管理,优化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年实现供水67万吨,保障了5万多城乡居民的用水需求。
三、和谐水利建设呈现良好态势
20xx年,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积极推进制度创新,着力构建和谐水利,促进了党风廉政、机关作风建设等工作的全面开展。
1、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效显著。根据县委统一安排部署,我系统有关单位积极参与,在县学践办的具体指导
下,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查找影响和制约水利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探索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既完成了“规定动作”,又完成了“自选动作”,顺利通过验收,取得了显著成效。
2、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繁重的工作任务要靠全体水利干部职工齐心协力去完成,把握住人的因素就抓住了工作的'主动权。去年我局通过多次汇报县委、政府相关领导,到兄弟县区调研,积极争取,有效解决了五条国营渠道和二道峁鱼种场职工工资待遇问题,并将27名优秀干部提拨到了新的领导岗位上,给各单位领导班子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仅全面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全系统的和谐与稳定,而且从组织上为水利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3、政风行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从水利系统的实际出发,从解决过去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入手,把政风行风建设作为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一个平台,从机关管理、后勤管理、工程管理、财务管理等各方面理顺管理体制,健全管理制度,强化管理措施,改进管理方法,使全系统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去年,局里组织专门人员对系统各单位的财务及政务管理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
回顾20xx年的工作,成绩来之不易,回想起来,主要是“五靠”:靠的是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靠的是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靠的是各有关兄弟部门的鼎力相助、通力协作;靠的是下属单位领导的密切配合;靠的是全体水利职
一、地理概述
二、自然环境状况
(一)海底地貌
拟选海域位于鲁东隆起区东南的沿海地带,是灵山岛坳陷与胶莱坳陷的结合部,最小水深6.8m,平均水深15m,由南沙向ese向延伸,呈新月形展布。
该处砂体是块古沉积体。根据柱状取样,钻孔和浅地层剖面资料,除北部边缘沟底部有基岩出露,其余均被第四系松散沉积物覆盖。基底为燕山期花岗岩。央有后期侵入的基岩脉。该区自中生代末期花岗岩侵入之后,处于稳定状态,长期受风化侵蚀。从第四纪晚期更新世开始,有陆相冲洪积沉积,该时期沉积了大量由花岗岩等风化形成的以长石石英为主的砂、砾沉积,这是该区砂矿形成的主要时期。冲洪积沉积之后,发育了湖泊和沼泽,该时期沉积物岩性复杂,以粘土,粘土质细砂为主。这两个成矿时期形成m2矿层(陆相砂)的主矿体。进入全新世海水开始入侵初期是以粗砂为主的海陆过渡沉积,该时期是m1矿层(海相砂)的主要形成时期。后期在潮流作用下,沉积物被重新改造,形成以南沙为中心的潮流沙脊。
潮流沙脊主要分布在该区潮流冲刷深槽的两侧,是堆积地貌代表地形。该区沙脊主要有三条,顺潮流方向,呈长条状,规模大小不一。沉积物以中粗砂为主,分选好,含少量或不含粘土。潮流沙脊是潮流在流动过程中产生分流或水流扩散流速减小情况下形成的堆积体。受潮流控制并与原始地形有关。其中最大的是南沙,东西长5km,南北宽0.6km。东端潜伏在海底泥面以下,沙层厚度约8m,是本区主要的黄沙矿体。另一条是北沙,是中央水道与赤岛一小麦岛外呈nee—sww向延伸的水道之间的.沙脊。该沙脊断断续续地分布,东西长约6km,南北宽约0.2~0.5km,有分选很好的沙质沉积。第三条沙脊为大竹沙脊,断断续续出现在竹岔水道两侧,由砾砂和中砂组成,分选好。以上三条沙脊都是与潮流方向一致的长条状沙体,沙脊最高处水深小于10m,沙脊以深槽间隔,呈放射状排列在胶州湾口外,每一条沙脊又由许多呈雁行状排列的砂体组成。沙脊上沉积分选很好的中粗砂,是文昌鱼的栖息之地。这些沙体构成了青岛沿岸天然的黄金链。以上是该区显著的海底现象。其他的还有冲刷洼地和水下浅滩、水下堆积平原、水下沙坝等。
一、地理概述
拟选划的青岛文昌鱼珍稀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位于胶州湾口外,竹岔岛东北,大桥岛以东海域,距青岛市区以南五公里,南部紧邻大公岛岛屿生态系统省级自然保护区,中心区位于南沙一带(东经120°20′15″-120°24′49″;北纬35°57′57″-36°00′18″)。该海域周边有进出胶州湾的主要航道和锚地,并临近我市城区和港口区,地理位置较为重要。
二、自然环境状况
(一)海底地貌拟选海域位于鲁东隆起区东南的沿海地带,是灵山岛坳陷与胶莱坳陷的结合部,最小水深6.8m,平均水深15m,由南沙向ese向延伸,呈新月形展布。该处砂体是块古沉积体。
根据柱状取样,钻孔和浅地层剖面资料,除北部边缘沟底部有基岩出露,其余均被第四系松散沉积物覆盖。基底为燕山期花岗岩。
央有后期侵入的基岩脉。该区自中生代末期花岗岩侵入之后,处于稳定状态,长期受风化侵蚀。
从第四纪晚期更新世开始,有陆相冲洪积沉积,该时期沉积了大量由花岗岩等风化形成的以长石石英为主的砂、砾沉积,这是该区砂矿形成的主要时期。冲洪积沉积之后,发育了湖泊和沼泽,该时期沉积物岩性复杂,以粘土,粘土质细砂为主。
这两个成矿时期形成m2矿层(陆相砂)的主矿体。进入全新世海水开始入侵初期是以粗砂为主的海陆过渡沉积,该时期是m1矿层(海相砂)的主要形成时期。
后期在潮流作用下,沉积物被重新改造,形成以南沙为中心的潮流沙脊。砂体周围的海底地貌比较复杂。
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都很发育。具有代表性的侵蚀地貌是三条侵蚀深槽。
(1)由胶州湾口向东偏南方向延伸(中央水道湾外部分),长20km,宽2~3.5km,水深在20m以上,最大水深45m;
(2)竹岔岛东西两侧侵蚀深槽,槽底有钙质或铁质胶结物团块粉沙质粘土和粘土质粉沙覆盖,水深均在20m以上。其西支一竹岔水道,流速较大,槽底基岩裸露。
东支流速较小,槽底有钙质铁质胶结团块和贝壳的砂一粉砂一粘土和黄色亚粘土覆盖;
(3)由赤岛以东海域向西南方向延伸,经小麦岛前延伸到浮山湾、燕儿岛外的深槽。东西向长8km,南北宽最大2.2km,平均1km左右。
一般水深22—23m。最大水深为24.5m。
底部较平坦,由钙、铁质胶结团块及贝壳的砂一粉砂一粘土覆盖。冲刷沟槽构成了青岛沿岸天然的黄金水道。
潮流沙脊主要分布在该区潮流冲刷深槽的两侧,是堆积地貌代表地形。该区沙脊主要有三条,顺潮流方向,呈长条状,规模大小不一。
沉积物以中粗砂为主,分选好,含少量或不含粘土。潮流沙脊是潮流在流动过程中产生分流或水流扩散流速减小情况下形成的堆积体。
受潮流控制并与原始地形有关。其中最大的是南沙,东西长5km,南北宽0.6km。
东端潜伏在海底泥面以下,沙层厚度约8m,是本区主要的黄沙矿体。另一条是北沙,是中央水道与赤岛一小麦岛外呈nee—sww向延伸的水道之间的沙脊。
该沙脊断断续续地分布,东西长约6km,南北宽约0.2~0.5km,有分选很好的`沙质沉积。第三条沙脊为大竹沙脊,断断续续出现在竹岔水道两侧,由砾砂和中砂组成,分选好。
以上三条沙脊都是与潮流方向一致的长条状沙体,沙脊最高处水深小于10m,沙脊以深槽间隔,呈放射状排列在胶州湾口外,每一条沙脊又由许多呈雁行状排列的砂体组成。沙脊上沉积分选很好的中粗砂,是文昌鱼的栖息之地。
这些沙体构成了青岛沿岸天然的黄金链。以上是该区显著的海底现象。
其他的还有冲刷洼地和水下浅滩、水下堆积平原、水下沙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