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行政文秘 > 规章制度 > 试验检测管理制度(热门6篇)正文

试验检测管理制度(热门6篇)

| 来源:网络整理

试验检测管理制度(精选6篇)

试验检测管理制度 篇1

1、人员、设备进退场

根据现场试验荷载要求,合理配置仪器设备和检测人员,合理安排运输队伍和堆载设备安装人员。注意检查试验环境条件:检查场地道路是否能行走吊车或平板车。设备上下车必须有专人指挥,保证设备上下车及道路运输时的行车安全。检查加载架是否按最大加载量的要求配置,加载架的安全性是否满足试桩要求;检查堆载队伍是否熟练,岗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

2、场地准备

保证试验场地平整,桩头完好,必要时应开挖操作坑道,坑道要求稳固、不塌方。必须有足够的安全操作空间,检查操作坑道的开挖情况和稳固性。桩帽顶部露出试坑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600mm,试坑地面宜与桩承台底设计标高一致。保证操作人员工作安全。

3、桩头处理

(1)灌注桩应凿除桩顶浮浆,捣制砼桩帽,桩帽顶面应水平、平整、并与原桩身对中。桩帽的砼强度宜大于原桩身强度1-2级,且不宜低于c30,达到强度90%以上才能进行试验。

(2)预应力管桩顶部应填砼芯1—2米,可掺早强剂以缩短龄期。对试验荷载较小的预应力管桩,且桩的顶部有法兰盘可不做混凝土填芯处理。桩头应用夹具箍着,防止压破桩头。

4、设备安装

(1)安装支承墩

支承墩的宽度应根据支承墩底部的地基土承载力和最大试验荷载综合确定,一般不应小于0.5m,必要时应对地基土承载力进行验算。支承墩与试桩的距离应满足规范要求。

(2)安装加载装置

①加载装置的安装应严格按照从主梁→次梁→加载架的顺序进行,架设时应由检测负责人现场指挥,经检查认可后进行下一工序。

②各项定位、对中、水平等工作应指定专人负责。

③各工序操作过程应由专人负责安全(包括支撑系统),最后由检测负责人检查认可。

(3)安装基准梁

①打设基准桩,试桩与基准桩的距离大于等于4d且不小于2m,基准桩与支承墩的距离大于等于4d且不小于2m(≥4d,≮2m)。

②基准梁的安装要求一端固定一端自由,基准梁安装完毕后要保护好,不得碰撞。

(4)安装载重物载重物堆放时应保持整齐、平稳、防止倾斜及滑落,堆载量应一次性堆载到最大试验荷载的1.2倍。重物(砂包或混凝土块)堆载时必须有专人指挥。

(5)仪器安装

①千斤顶的安装:加载宜采用油压千斤顶,千斤顶中心必须与桩、主梁对中,当采用两台及两台以上千斤顶加载时应并联同步工作,且千斤顶型号、规格应相同,千斤顶的合力应与桩轴线重合,试验用千斤顶、油泵、油管在最大加载时的压力不应超过规定工作压力的`80%。

②百分表的安装:百分表应固定于磁卡座、磁卡座与基准梁的连接必须牢靠,指针与沉降观测平面垂直,当指针行程不够时,应加垫玻璃。应避免气温、振动及其他外界因素影响。

③压力表的安装:应根据千斤顶的配置和最大试验荷载要求选择油压表,最大试验荷载对应的油压不宜小于压力表量程的1/4,不宜大于压力表量程的2/3,油压表与油泵、油管、千斤顶的连接要保证密封不漏油。

5、其它

①应检查试验场地的电源是否满足试验要求,应明确圈出测试区域范围,悬挂警示标牌。

②整个系统安装完毕后,由检测项目负责人最后检查确认正常才可开始试验。

③其它仪器设备的操作及注意事项见相应的操作规程。

④检测人员必须经有关部门专门培训,并取得资格证后才能上岗作业。

⑤检测人员必须带安全帽进场;加载及卸载观测时,必须有两个人以上在场,必须下基坑观测时,基坑外必须有专人照应,且基坑内停留时间不能太长。

试验检测管理制度 篇2

1试验室是进行检测、检定、校验工作的场所,必须保持清洁、整齐、安静。

2试验室内禁止随地吐痰、仍赃物、吸烟、吃东西,恒温恒湿室内不得喝水,禁止用湿布拖地,禁止开启门窗。禁止将与检测工作无关的物品带入试验室。

3试验室应建立卫生值日制度,每天有人打扫卫生,各房间清洁卫生落实到人,每周应彻底清扫一次。定期打扫室内外环境卫生,疏通排水沟。

4定期对试验仪器进行清洁,仪器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擦拭干净。

5试验室的固体废弃物应放在指定地点并妥善解决。

6试验室安排专人负责处理建筑垃圾。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分别堆放,生活垃圾由试验室所在地区的.垃圾站统一处理。试验室设一个专门堆放建筑垃圾的场地,存放一段时间达到一定的堆放量后,请具有专门处理建筑资质的公司清理,或运至建筑工地的弃碴场。

7对于可回收垃圾如钢筋接头,可交废品回收工区处理。

试验检测管理制度 篇3

1检测报告是检验机构检测水平高低的集中反映,必须保持内在和外观的质量。

2检测报告应及时填写,数据要与记录表中对应项目一致,统一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3检测报告应按工程建设单位要求使用统一格式。检测试验报告一律用微机打印。

4出具的报告不允许有更改内容,凡有更改情况的`报告一律作废重写。

5报告要做到内容完整,字迹清晰,数据准确。结论做到文字简练,公正确切。

6报告要严格签字手续,试验、复核、技术负责人要分别签字,严禁一人代签。

7报告须经过质量负责人审核,技术负责人或授权负责人签发,加盖试验检测专用章与认证标志章,以保证报告的法律效力。

8试验检测报告应及时提交,除对试验周期有特殊要求的项目外,一般项目各级试验室应于接受委托后的48小时内,出具试验检测报告。

9建立试验报告发放登记台帐,写明试验报告名称、发放份数、发放人、领取人、领取日期;发放人、领取人和领取日期,要求手签。

10试验检测资料使用统一编号。

试验检测管理制度 篇4

1、技术资料管理应由专人负责。

2、各类资料的分类应科学合理,便于查找。、

3、技术资料包括:检测规程规范、大纲、细则,操作规程和方法:议器设备说明书,仪器设备明细表和台帐;各类原始记录;各类检测报告;样品登记本。

4、检测人员需借阅技术资料,应办理借阅手续。

5、与检测无关的'人员不经允许不准查阅检测报告和原始记录。

6、资料室应做好防火、防盗、防蛀工作,以防资料的损坏。

试验检测管理制度 篇5

(一)试验检测环境是影响检测结果准确率和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工区试验室用于试验检测的`环境条件必须满足相应的检测项目和相关的试验规程、法律法规要求。

(二)试验室应配备必要的量测器具(如温度计、温度仪等)对环境条件进行监控。

(三)开展试验检测工作时,试验人员应对环境条件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频次执行相应的标准规范。

试验检测管理制度 篇6

建筑公司工程项目试验、检测管理制度

一、适用范围

1.适用于公司承揽工程的检验试验管理;

二、相关文件

1.《管理手册》

2.《物资进货验收程序》

三、实施职责

1.本制度由工程部负责管理;

2.工程部负责进货检验试验的管理,各项目部负责具体实施;

3.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工作,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负责具体实施;

4.建筑材料检验试验管理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外委试验;

5.最终检验试验由公司工程部门负责组织检验;

四、工作流程

4.1进货检验和试验

4.1.1所有进厂物资均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检验和试验,具体见《物资进货验收程序》规定;

4.1.2未经检验或试验合格的物资,(包括原材料、外购件、外委加工配制件等)不准投入使用或加工(4.1.4的紧急放行情况除外);

4.1.3顾客提供的物资,开箱时也应做好开箱验证记录和签证;

4.1.4如因工程急需,来不及检验或试验而放行时,需有可靠的追回程序,并应对该物资做唯一性标识,以便一旦发现不符合规定要求时能立即追回和更换(习惯称为紧急放行)。紧急放行的授权人为项目部经理或技术负责人;

4.1.5进货检验和试验,主要包括:

供方质量文件

有规定时抽样检验和试验。

4.1.6检验和试验合格后均应办理检查验收签证;

4.1.7所有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未经监理工程师签字不得用于工程施工和安装。

4.2过程检验和试验

4.2.1工程开工前,由项目部负责编制质量检验的有关要求(可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反映),其中有关顾客、监理方面的内容,应取得顾客或其代理人的'认可同意。

4.2.2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工作,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负责实施;

4.2.3建筑材料检验和试验由项目部委托外部实验室负责实施;

4.2.4外委检验、试验时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负责外委委托,并负责将试验结果送达有关验证单位;

4.2.6在所要求的分项或分段工程的检验和试验工作未完成之前,或必需的试验报告未收到前,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4.2.7如应施工急需来不及在检验试验报告完成前就要转入下道工序,则必须有可靠的追回程序(习惯称例外放行),并应在相应的产品上做出明确唯一的标识,做好记录;

4.2.8例外放行,需经项目部经理批准。

4.3最终检验和试验最终检验和试验由公司工程部门、项目部根据顾客安排与监理、设计单位等配合完成;工程资料的形成应与工程进度同步。工程部应按规定及时向有关方移交相应资料。

4.4检验试验人员从事检验和试验的人员,应具有相应的资质,并取得认可的证书。

4.5检验试验记录

4.5.1检验和试验记录是证明采购物资、在建工程、在制产品和最终产品(或工程)质量满足规定要求的客观证据,所有检验和试验均应做好检验和试验记录或签证;

4.5.2过程检验试验记录按工程行业要求的验收记录表格执行;

4.5.3最终检验和试验记录(即分部验收记录、单位工程验收记录)由公司工程部负责记录;

4.5.4检验试验记录内容应完整,且真实可靠,并应符合档案管理要求;

4.5.5检验试验应有书面记录和专人用合格的书写材料亲笔签字,不得代签字或使用打印机打印。

4.6不合格检验和试验中发现的不合格品,按《质量问题处理制度》规定处置。

4.7监督检查检验和试验控制,由工程部负责监督检查

46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