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演讲稿要有一个集中、鲜明的主题。无中心、无主次、杂乱无章的演讲是没有人愿听的。优秀的教育平等演讲稿应该是怎样的?快来学习教育平等演讲稿的撰写技巧,跟着小编一起来参考!
人格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平等的。
作为人,每个人天生就应该具有同等的生命权利,发展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就意味着,作为人,每个人的人格都是平等的。1959年10月26日,在全国"群英会”上,刘少奇亲切接见了全国劳动模范,掏粪工人时传祥。刘少奇握着时传祥的手说:“你当清洁工,是人们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这只是分工的不同,我们都是革命事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这个事例更能说明;劳动是不分高低贵贱的,不管从事什么工作,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刘少奇那种平易近人,平等待人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每个人都具有平等的人格就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尊重他人,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他人,不因人们之间的差异而划分尊卑等级,显示不同的态度,这是一个正直的人应有的待人之道,也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
明主的社会制度保障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上的平等,但不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也不能使机会,财富和各种社会资源完全平均分配。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对待人们之间的差异和现实中的不平等现象,这些差异和不平等现象便可能成为歧视态度的根源。正因为存在着人与人的差异和现实不平等现象,尊重他人,平等待人才显示出美好的道德价值。所以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应消除歧视,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贫富贵贱论人。
平等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美好理想。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平等的观念日益普及。今天,平等已经是全世界公认的价值。因此,我们在与他人相处时,无论对方的天赋、出身、贫富、职务如何,都应本着真诚、尊重、友善、礼貌的态度相待。除了这些,我们还要有发自内心的对他人人格上的尊重,要有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要摈除陈腐观念。让我们携手共行,认清歧视的错误和危害,努力清除人与人之间的各种歧视,建立平等、真诚和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氛围。让我们的明天更好更精彩。
“人人生而平等”。没错,平等是我们享受社会各项权利的保障,对国家对社会的命运也起到极大的影响。
自古以来,王朝的兴起以及衰亡,政权的兴亡更替也与平等有着极大的关系。在漫长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国家严格规定社会的等级,制订和实施保护“贵族”的宪法和法律,毫无疑问,这一定是个短命的政权。
就拿近代历史上的中华民国来说吧,国民政府确实废除了一些有损人格尊严的封建礼仪,规定了一些比较文明、体现平等的礼仪,但这有什么用呢?显然,国民政府这一做法是为了掩饰它极为不合理、不平等的政策。它的政策都是为了保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有土地者的土地延绵数十里,而贫农因为没有土地,一年到头累死累活地为他们干,收获之后要缴纳大部分粮食,到最后连吃饭都成问题。那些大地主、大资本家享受特权,而贫农的权利却得不到保障,遭受兵、匪、官、绅的迫害。“贵族”过着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的生活,贫民过着穷困潦倒、朝不保夕的悲惨生活,这些难道平等吗?这个政权最终还是被人民群众赶到东南小岛去了。
反观我们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那才是真正给予人们平等权利的政权,比如建国以后的土地改革,就彻底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从此,耕者有其田,岂不美哉!还有,我们新中国的宪法、法律、刑法、民法通则等,都是为了保障公民平等地享受权利,这最终也预示着中国共产党政权的长久。
我们平等地享受权利,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使全世界更加温暖光明!
“平等待人”、“人人平等”这些都是社会生活中长期流行的一些口头语,激励人们学会豁达大度,笑对人生。这里有一则托尔斯泰置于普通人地位接受“茶钱”的趣事。
一次,托尔斯泰在长途跋涉中,到一个小火车站的三等车厢的候车室歇息,忽然听见有人招呼他:“老头儿!老头儿!”一位太太在车上探身车窗外喊他,“快去女洗手间把我的手提包拿来,我忘在那儿了……”托尔斯泰急忙赶到那里,幸好,手提包还在。“多谢你了!”那太太说,“给,这是给你的赏钱。”于是递给他一枚五个戈比的大铜钱。托尔斯泰不慌不忙地装进了口袋。“您知道您把钱给谁了吗?”一位同行的旅客问这位太太。他认出了这个风尘仆仆的赶路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战争与和平》的作者。“他就是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这位太太一听惊叫道:“天啊!我干的什么呀!列夫·尼古拉耶维奇,列夫·尼古拉耶维奇!看在上帝的份上,原谅我吧,请把那枚铜钱还给我吧!把它给您,真不好意思。”“您不用感到不安。”托尔斯泰回答说,“您没有做错什么,这五个戈比是我挣来的,所以我收下了。”火车开动了,托尔斯泰微笑着,目送着渐行渐远的火车把那位不安的太太带走了。
善哉,托翁!在等级森严的社会里,只有“老爷”才有资格把“赏钱”给下人,反之,就是大逆不道,对“老爷”就是莫大的侮辱。难怪这位太太要叫苦不迭,惶恐不安。而身为贵族,大文豪、大名人的托翁,却以普通人的身份自然地接受人家付给的一份酬劳(尽管他决不缺这五个戈比),没有半点矫情,没有一丝造作。在这里,托翁舍去的是外在的光环,显露的是一个率真朴实的可爱的“老头儿”本色。我想,在托翁的潜意识里,一个人,为他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或者是收取他人付给的一份酬劳,天经地义,与名望,地位、钱财无关。
托尔斯泰不假思索地做出这样一种可爱的举动,潜藏于后的其实是一种最可贵也最为难得的平等心态!有了这样一种心态,身处高位才不会时时摆出一副施舍者的骄人姿态;有了这样的一种心态,地位卑微也决无一丝乞讨者的可怜面目。然而,这种平等心态,说是平等而实非平常,它是人生修养所达到的一种心静神安的大境界,是深邃的大海,容得下飓风狂澜的博大胸怀和淡薄名利的高尚情操。
“不平等”的人,干平等的事,必须拥有一颗平等之心。我们不是提倡尊严吗?其实,尊严的内核就是平等。
每一个人在童年的时候有很多很多的梦想。梦想着在遥远的天边,等待我们去采撷。然而,当我们在寻梦的路上往往被阻拦在路上。等到挥别了童年时代,才恍然大悟。
阻拦我们的,正是平时被誉为“辛勤的园丁”、“伟大的蚕”、“默默的红烛”、“无私的奉献者”的老师。这样的说法不是无事扯淡,而是我在离别母校之前,发自肺腑的声音!不信请看。
第一幕:“笨蛋!又不及格!”老师在怒吼,大地仿佛都在颤抖;我们听得心惊肉跳,不禁有了后悔来上学的想法。听,“我告诉你,等我当上了教授,你就能及格。”我听了这样的话,心好酸,差生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啊,老师怎么能因为他们成绩不好而责备呢?接下来的话令我仿佛在寒天中又吃了一块冰:“因为我当不了教授,所以也教不好你!”我好难过,教书是老师的天职啊,学生成绩不好,应该怪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好,是老师的失职,怎么能硬生生往学生头上扣“笨蛋”的帽子呢?再说了,他们这些学习比较吃力的同学已经很努力了,应该给予鼓励才对,老师却还在骂他们。
第二幕:“过来,过来!”老师又在指挥我们排练六一儿童节那天的演出了。说实在的,我真是讨厌死了这“文艺汇演”,演员演得也不好,让我们在太阳底下坐一上午,老师却在阴凉地歇着,这是儿童节还是教师节啊?!有演出的时间,我还不如多学点知识呢,再加上排练的时间,看99本书都绰绰有余。
第三幕:“说!为什么要违反学校规定?”老师又在不分青红皂白地骂人了,那个本来有理的同学被骂得哭起来,只因为犯了错的学生是老师最宠爱的人。我不禁为那个“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同学抱不平。在开学典礼上,老师们一起“发誓”要待人平等,实质上呢?我想老师心中那杆“秤”也许是“黑秤”吧。
许多许多的不满,我一时间想起好多好多。正是这样微不足道的小事扼杀着我们的想像力、情商和智商,同时在幼小心灵中,对幼年这可怕的印象也是不可磨灭的。
都说老师无私奉献,但大家有没有想过在“奉献”的背后是那份丰厚的薪水呢?有没有想过在那张堂堂正正的脸后面是那待人不平等的心?
面对“平等”这个词,我心里好酸楚…
白痴!白痴!白痴!这是在小小的彭铁男心中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彭铁男天生智力有缺陷,智力只有70,他从小受尽了耻辱,再加上他的天真无暇,毫无生气之意看事物不去看它的反面性,实在让我们心痛!
整本书以一个智障儿童的视角来写的,本书写出了智障儿童彭铁男,在学校因为有智障,而进了启智班:一年级十八班,他被其他班的同学嘲笑为白痴,而天真无暇的他丝毫没有察觉,他从一年级十八班读到六年级十八班,六年中,他没有一个朋友。而一直到了初中,当他又一次被一个叫丁同的同学嘲笑时,有一个跛脚的同学为他愤愤不平,他们便成了一对难舍难分的朋友,跛脚告诉彭铁男很多知识,而彭铁男处处为跛脚着想,特别是体育课上,彭铁男告诉体育老师:“我多跑一圈,是送给跛脚的时候我也被感动了。
我感觉彭铁男很可怜,他一直在学校受到歧视,可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不生气,还宽容别人,让耻笑他的人于心何忍?你可能说:”有智障的人都这样!“这样又怎么了,他们的心态比你们好,所以比你们大度,我想通过这一点告诉你们,请给智障、弱智儿童一点温暖,好吗?在这个被蔑视为白痴的孩子眼中的的世界,与普通人一样,有阳光,有风雨,有希望,也有失望。与普通人一样有自己对一切事物的理解,他也渴望温暖,他们也想要爱,你们给他一点关怀也好呀!在学习上给他一点帮助,帮帮他整理书包,整理桌洞,让他们和我们一样在操场上玩耍……一看见像彭铁男一样的智障儿童时被嘲笑时,我的心里也很酸楚。
我希望这个世界不再有歧视,让智障儿童与普通人一样,开开心心的成长起来!
从妈妈口中得知,姨妈和表姐要来我们家,我高兴地一蹦三尺高,已经有两年没见面了,真希望她们马上就出现在我的眼前。可是,当她们从千里之外的山西来到我家没几天,我便变得闷闷不乐了,因为我处处感到“不平等”。
妈妈因为亲人的到来,高兴得不亦乐乎,竭力招待:吃饭给表姐盛得多多的,还不时往她碗里夹菜,有了什么好吃的也是先给表姐,却把我撇到一边。几天之内,妈妈带着姨妈和表姐相继到北京、北戴河以及天津的一些名胜参观游览,而且还给我表姐买了我曾想要,可妈妈却舍不得给我买的蝴蝶标本等一些非常可爱的礼物,给我买的东西却很少,我闷闷不乐,心想:都是亲人,我还比她们小,她们不来,妈妈会处处呵护我的,可是现在妈妈整天陪着她们,连陪我做作业的时间都没有了。这种情绪一直持续了十多天,终于有一天我憋不住了,把我的想法坦白地告诉了妈妈,希望妈妈对我们平等相待,末了,我还问了一句:“如果让您在我和表姐之间选一个最喜欢的人,您会选谁?”妈妈先是感到吃惊,她想不到幼小的我会如此敏感,但又表示理解,觉得这段时间确实忽视了我,但最后妈妈说了一句话:“想一想,你回老家时,亲戚们是如何待你的,你会自己找到答案的。”
妈妈的话立刻把我带回了故乡:爷爷、奶奶天天盼、月月盼,盼望我们回家,回家后感觉简直是众星捧月,大家都顺着我、宠着我,围着我转,小伙伴们羡慕我这个从大都市来的学生,那目光、那神情,令我无比开心、自豪,仿佛我比同龄的孩子高一等似的。那一刻,和老家的孩子相比,我怎么丝毫没有感觉到不平等呢?我怎么能把亲情及待客之道置之度外,而一味地去寻找“平等”呢?
噢,我明白了!在亲情、友情、乡情中,我们无需提及平等。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句话来源于1776年发表的着名的《独立宣言》。
人人生而平等。平等是与生俱来的,是上天对人性的关怀而赐予每个人的礼物。每个人一出生就与他人平等,不分地位,不分贵贱,不分种族,即使有任何差别。是平等让人与人之间存在公平的待遇,是平等让人拥有了追求幸福的权利。
一架飞往纽约的飞机上,一位富有的中年白人妇女被安排坐在一位黑人旁边。她怒目而视,而黑人却以微笑回应。白人妇女发脾气,说不能忍受坐在黑人身旁,要求换位子。几分钟后,空服员回来了说,经济舱已经客满了,但头等舱还有一个空位。而且她已经获得机长的特别许可,他认为要一名乘客不应该和一个这么令人讨厌的人同坐。随后空服员转向那名黑人邀请他到头等舱。顿时周边的乘客热烈鼓掌。
美国着名的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发表演讲:“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生活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
每个种族都是有尊严的,诋毁,谩骂的话不应数落在他们身上,友好的待遇不应被剥夺。白人妇女的无礼行为表明种族歧视思想在她脑海里已像毒雾挥之不去,平等从来不属于一个令人讨厌的人,尤其是黑人,即使他很善良。而机长和空服员的表现让乘客明白,上帝的儿女都是平等的,公平的待遇从不缺失。
杭州有一图书馆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因此也有乞丐或拾荒者进去阅览。唯一他们要求是把手洗干净。有人不能忍受,找到馆长诸树青,说允许他们进入是对其他人的不尊重。而他回答道:“我无法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
他们也是一群平凡的小市民,轻蔑,厌恶的眼光不应聚集在他们身上,进入图书馆的权利不应被剥夺。人们的过分言语表明贵贱有别的思想蒙蔽他们的双眼,让他们看不到那些和他们一样平等的人,即使是卑微的拾荒者。而馆长诸树青恰恰欢迎他们的到来,让众人明白,大家是平等的,正义的天平从不倾斜。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大殿的角石,并不高于那最低的基石。”我们是人生殿堂上的石块,因为平等,所以地位作用不能否定我们处于相同的高度。
请记住:平等是我们一出生就被赋予的礼物,而平等对待每一个人是我们被赋予的职责。
历史记载着:16世纪开始的“黑三角贸易”就是奴隶贸易,欧洲的奴隶贩子把非洲黑人贩卖给美洲。自此,美洲的黑人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歧视。
歧视即不平等,不平等则无自由。从那以后,美州的公交车上黑人白人分开坐,有些商店和饭店禁止黑人购物,黑人无选举权……各种各样的歧视充斥着美国的大街小巷。后来,林肯颁布了《黑人宣言》,对于黑人的不平等仅仅才是从理论上解除了。1963年,一位伟大的黑人――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演讲了《Ihaveadream》。这对美国黑人消除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产生了深远影响。事实证明,历史也是追求自由的。
自由是什么?自由就是个人与他人、与社会所能达到的某种关系。当美州的黑人可以在公交车上和白人坐在一起相互打招呼时、他们是自由的;当美州的黑人可以和白人在同一所学校享受同样的教育时,他们是自由的;当美洲的黑人可以和白人一样享有选举权时,他们是自由的……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因为黑人能被这个社会平等对待。可即使是现在,时间已来到21世纪,黑人所受的歧视还没有完全消除。不过,我和马丁·路德金一样相信,总有一天,自由之声会在美洲的每一寸土地上响起。
我们每一个人都渴望自由、需要自由。只有自由,我们才能体会到我们的人生价值。自由是相对规章制度而言的,而我们只有在获得平等的权利的情况下,才有专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规章制度。如果我们不计后果地打破了这种限制,那不是自由,那是放纵。一旦我们不是平等的,我们就会过着别人指定的生活,我们无法实现自我的价值,更谈不上自由。因为不平等的规章是没有自由可以相对而言的。
我们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也是不平等的。所以我们的先祖也都是不自由的。古代的帝王生来就是九五、雍容华贵;生在百官家里是荣华富贵、衣食无忧;生在百姓家里是饱受欺凌压迫、苦不堪言。古代的人读书是为了光宗耀祖、科举成名,和我们现在有本质区别,这就是平等与不平等、自由与不自由的区别吧。所以说,平等与自由之间有着必然联系。
自由与平等是统一的。自由和平等的统一性表现在:自由增加、平等也会增加,自由减少,平等也会减少;或者平等增加,自由也增加,平等减少,自由也会减少。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天平,用来衡量世间万物,这就是平等。“人人生而平等”,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渴望平等,追求平等,践行平等。当今,“平等”这个观念在人们心中,似乎被淡化了。歧视残疾人、殴打老人、排斥农民工……诸如此类的事件在报纸网络等媒体中层出不穷,让我感到触目惊心而又困惑。难道弱者就一定要受到歧视和欺负吗?难道我们不应该以平等之心去对待他们,去帮助他们吗?
我曾看过这样一则小故事:在美国纽约有一个四岁小男孩,和妈妈来到一家餐厅就餐。小男孩看到门外坐着一个衣服褴褛的人,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没有人去接待他?妈妈再三解释这是一名流浪汉,可他不懂什么是流浪汉,他只知道这个人没有人接待。在征得妈妈同意后,小男孩为流浪汉点了一桌子的食物,并为他唱起祝福歌。歌声稚嫩而嘹亮,整个餐厅都响起了赞赏的掌声。
幼小的孩子尚有一颗平等之心,更何况我们这些年纪较大的人呢?人人生而平等,我们没有理由去歧视、去嘲笑、看不起任何人。也许在他们身上有许多我们所没有的闪光点,或许下一个世间奇迹就会发生在他们身上。谁又会想到,两次高考落榜,又矮又瘦长相不好被酒店拒绝录用的马云会成为今天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的主席?
我想:在公交车上,多照顾一下老弱病残孕者;生活中,不歧视、欺负身体上有缺陷的人;看到一些有危难的人,伸出援助之手。这是对有平等意识有正义感的公民的起码要求。我们要谨记: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一些小事做起,让平等之花随时随地自由绽放。
平等就像一束的阳光,将温暖照进人们的心田;平等像一首美妙的乐曲,让每一颗淳朴的心灵陶醉其间。我们心目中的天平应不再动摇,以一颗平等之心去对待人对待事。这样,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用我们的平等之举,让世界充满爱!
偶尔看见田间有几个人在拔草,一个念头闪电一般掠过心头:人太忘乎所以了,世界上一切的事物似乎要以人为中心而存在。
草长在田间则被痛恨,而长在石缝或山崖,便是坚强的化身;草让家畜食,就有别赞美成无私……
苍蝇吃了人类的食品,沾污了美食,被定为“害虫”,蜻蜓吃虫,并大多都是“害虫”,被定为“益虫”。其实,“益”只对人有益,“害”只是对人有害而已。众所皆知,蝴蝶虽是害虫,可由于她有“会飞的花”般的翅膀,被人视为美与仙子的原型。而老鼠正当觅食行为,却被视为万恶不赦的“偷”。可谁曾想过,有人为猫,有人养狗,可又有谁为鼠备食?他们不但无人为其备食,还被人防备。放毒。设鼠夹,无可选择,他们只好冒险寻食,只是和人挣钱一样,为养家,为糊口,为下一代。人有何权利如此对待生命,可即使再多,也是同样平等珍贵。
人们有幸得到生命并美化声明,可为何不珍惜生命而相互斯咬。残杀呢?
人类,作为理智的高级生物,是否觉醒了?